时间 2019年04月23日 分类 精神消费 浏览 8544次 下载 501次
书籍把我们引入美好的境界,阅读改变个人与社会的面貌。
数字与故事、分析与求证、定量与定性的碰撞,构成了对“阅读与城市”更为丰富立体的认知。光明日报、腾讯公司、京东集团三方共建的“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实际调研,尝试勾勒过去一年中国全民阅读情况的基本面和值得关注的突出点。
报告通过分析京东纸书与阅文集团电子书的销售和阅读大数据,描述了2018国内阅读基本趋势,总结了国内阅读现象的十大亮点,并综合纸书销量数据与在线阅读数据计算出全国300多个城市的阅读指数,对城市阅读指数进行分层分类排行。
报告分析发现:2018年在36个重点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成都、重庆,分别位列阅读指数榜单前5名;地级市中,苏州继续稳居阅读指数榜首位,其后分别是东莞、无锡、佛山、温州、常州、南通、金华、保定、泉州。前10名城市中,江苏省4个,浙江、广东均2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阅读氛围浓厚。
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大背景下,中国用户对“性”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日益增长,从计生用品到功能药品再到情趣用品,这类需求已然成为规模庞大的市场。此前有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情趣用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而互联网零售凭借其私密性、便捷性优势,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元,预计未来很快超过50%。
2020年七夕来临之际,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追踪了最近三年以来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相关成人用品的消费数据,其中大致包括:
- 计生类,包括避孕药和安全套;
- 功能类,包括延时类药品和治疗类药品;
- 情趣类,包括单人用品和双人用品如情趣内衣等。
基于三年来的销售数据变化,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在七夕前发布成人用品报告,发现该行业以下趋势:
1. 人们对于“性”健康的需求明显增强。而且该品类几乎覆盖所有人群,不同年龄段、学历水平、已婚/未婚人群的需求差异很大,因此成人用品市场进入细分领域突围时代;
2. 从品牌集中度上看,头部效应高于平均值,但在长尾市场中,产品品类特征类似,创新趋势比较一致,因此市场高度分散;
3. 电商在该品类上有显著优势和强渗透力,同时因为商品特殊性,可靠电商平台的快速物流和隐私保护等进一步把线下消费者吸引到线上;
4. 此外,电商以其准确、高效的信息提供能力降低了信息流通成本,加之大数据分析推送能力,命中客户需求更加精准且广泛,为整个行业开辟了一个新出路;
5. 85-95后的女生在追求“生活质量”方面非常显著地高于其它年龄段;而男性在35岁之后对功能药品的需求显著提升
6. 学历越高的人群,越在意伴侣的感受,也越懂得保护自己;
7. 电商推动了更多人群对自我认知的觉醒;多元化增长的同时,成人用品行业和消费者对电商越发依赖。
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被迫宅在家中靠互联网续命近三个月的人们,上演了一场线上消费狂欢。因为无法预料的黑天鹅事件,全民抢口罩、囤粮油米面、线上买菜,速冻食品、厨房调味料、方便面相继被买上热搜,宅经济爆发。
实际上,作为零售平台一直以来争夺的目标群体,女性仍是这场宅经济背后的主角。除了遥控出门采购的老公,她们依据各类疫情信息,通过线上买买买,为自己和全家人置办各类商品,解决吃喝玩乐等问题,一手防疫一手托起家庭生活。
所有这一切对作为新时代消费主力军的女性来说并不陌生。京东平台上,对比女性疫情期间与2019年全年的消费数据不难看到,与疫情相关的消费短期内集中爆发,女性第一时间抢货囤货,成为家庭健康和生活的守望者,并伴随新消费方式的崛起。但从女性购买的品类、成交额增幅和占比等数据来看,她们的防疫消费与过去一年的消费有所趋同,如家庭健康管理精细化、运动继母婴美妆后成另一新增长点、生鲜消费强势增长等,未来或将延续。
对此,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时,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0女性消费趋势报告》,透过线上消费数据,梳理疫情期间女性消费特征,看她们如何一边对抗疫情,一边认真生活。
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疫情中的女性群像”,第二部分梳理“年度女性消费趋势”,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 疫情当下,除了家庭安全的守望者,女性还扮演着六种不同的形象:敏感性、居家型、娱乐型、悦己型、育儿型、逆行者。
* 女性承担着社会多重角色,在成长的过程中,为自己、为宝宝、为家人的购物都将进一步全面化和精细化,选购适合的商品,线上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大。
* 美妆母婴等传统女性占比高的品类中,拥有更加垂直/细分功能的商品将进一步吸引女性群体;在运动健康等品类中,随着更多适合女性的商品投入市场,这些品类的女性消费占比也将持续提升。
* 更多元、更个性化的新生代女性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军,下沉新兴市场的女性消费潜力大。
近日,1号店已悄然地正式升级为“1号会员店”,首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苏州6个城市,成为京东旗下针对高线市场推出的精选商品付费会员服务平台。这被视为京东深入实践会员电商、探索更多付费会员模式的举动。
1号会员店除了依托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享受与京东自营同样高效的物流服务之外,还为会员提供精选商品、并承诺全网最低价——会员基本不需要为选品和价格担心;以及“不回本退会费”、“入会品质礼”、“专属客服”、“退换免运费”、“破损包退换”、“临期包退换”等各项专属服务。
事实上,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到今天,会员制购物已日渐流行。例如半会员制的麦德龙、山姆会员超市等,去年中国内地第一家纯会员制Costco在上海开业的火爆场景已证明其在一线城市有广阔市场;而在线上,尽管许多电商都推出会员服务,但1号会员店是第一家明确针对细分市场提供服务的平台。
“会员制”消费有哪些表现?哪些人愿意为“会员制”买单?“会员制”经济又会给零售业带来哪些变化?京东大数据分析六个城市用户在2019-2020年的消费数据及对1000多位消费者的调研发现以下特征:
1. 在可靠的电商平台,会员的长期优势十分明显;以广州市消费者为例,会员购物频率比非会员高24%,平均单价则比非会员低20%;
2. 是否愿意成为付费会员:月收入在10000元是一个分水岭;
3. 在快消品领域,越依赖网购的用户,加入一号店会员的意愿越强烈;
4. 销量排名、好评率非常大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决定,但是用户收入越高,其影响力越低;
5. 当前消费者对网购的最大不满集中在价格方面,此外是选品。对大部分人来说,“简单、直接”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查看完整报告请下载。